清朝最后的劊子手鄧海山:一生砍下300多顆腦袋,晚年終遭報應
2024/07/25

1929年5月6日,國民政府正式下令廢除斬刑,至此,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存在了數千年的「劊子手」,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。

而身處清朝末期的劊子手鄧海山,也因此成為了清朝最后一位劊子手,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劊子手

回顧鄧海山的一生,經他手斬殺的罪犯,就有300多位

因劊子手這一特殊的職業,鄧海山曾賺了不少錢財,但最終他也因劊子手的身份,晚年終遭報應,晚景凄涼。

劊子手

所謂:「劊者:斷也,從刀,會聲」。手起刀落間,人頭落地,動作干凈利落,這便是劊子手。劊子手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職業,歷史悠久,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

《醒世恒言.徐老仆義憤成家》中曾記載「那李林甫......乃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」。

從這里不難看出,劊子手這個職業其實很不招人待見,在大部分人心里,劊子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「冷血殺手」,他們雙手沾滿鮮血,是吃死人飯的,很晦氣。

可在古代還是有人愿意投身于這樣「罪惡」的行業,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,都是一些走投無路之人,難以維持生計,為了混口飯吃,才不得不選擇去當一名劊子手。

鄧海山選擇成為劊子手的原因也是如此。他出生于湖南長沙的貧窮家庭,父母都是窮苦農民,一家人都還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。

又因沒錢治病,所以鄧海山的父母,在他還未成年時,便都早早離世了。

鄧海山從此便成了孤兒,小小年紀就得要學會自己討生活,他曾為地主家打工,在作坊干苦力,摸爬滾打,又身處亂世。

鄧海山早期的生活過得尤為艱難,在最困難時,他只能上街乞討,為了旁人的一點施舍,活得毫無尊嚴。

鄧海山遇貴人

直到長沙知名劊子手佟紹箕的出現,才使得鄧海山的人生終于迎來了轉機,而佟紹箕也成了鄧海山一生中的貴人。

佟紹箕作為劊子手,因他那嫻熟的斬首技巧而聞名,他在行刑時,動作干凈利落,不會讓死刑犯感覺痛苦,這也算是給死刑犯最后的一絲心理慰藉了吧。

出于這一點,很多死刑犯的家屬會私下里專門給佟紹箕送一些錢財,和禮品,就是想要拜托他能在行刑時干脆一點,讓自己的親人走的輕松一些,不至于那麼痛苦。

除了這些「額外收入」以外,劊子手本身也有酬勞,一般劊子手砍一顆腦袋,官府便會支付他們二兩銀子

一月下來,固定收入也有十幾兩銀子。這對于清朝末期那個動蕩的時期而言,已經算是非常高薪的職業了。這些收入,足夠讓劊子手佟紹箕在生活上過得很自在,不愁吃喝。

當時,佟紹箕正在街邊大口吃著肉,這讓另一邊正在街頭乞討的鄧海山見了,好生羨慕,他很好奇這個能大口吃肉的有錢人,究竟是什麼來頭,從事的什麼職業。

在經旁人的介紹下,鄧海山才知佟紹箕的身份,于是便鼓起勇氣,死纏爛打,希望佟紹箕收下他這個徒弟。

沒錯,為了能吃飽飯,鄧海山決定要像佟紹箕一樣,成為一名劊子手,即便這份工作很晦氣又如何,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,跟著師傅有肉吃。

但是劊子手這一行當,嚴格來講也是一個技術活兒,講究快準狠,殺人只在那一瞬間。

若技術不精,在砍頭時,并未一刀斃命,那對死刑犯和劊子手而言,都是一種心理和身體上的折磨。

所以,劊子手不是所有人想做就能做的,不然佟紹箕也不會愁找不到徒弟了。

剛好這會兒來了現成的,佟紹箕見鄧海山可憐巴巴的樣子,最終還是同意將他收入麾下,作為自己的徒弟。

冷血劊子手

師傅領進門,修行靠個人。鄧海山拜師成功后,也苦練自己的砍伐技術,被他用來練刀的西瓜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個了,一直砍一直爽。

在有刑場要行刑時,他也總是在一旁仔細觀摩,細心學習。最終鄧海山還真就不負師父佟紹箕的期望,成了一名技術了得的合格劊子手。

當上劊子手之后的鄧海山,也確實完成了他當初的目標,有肉吃,不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。

但此時的鄧海山似乎只看到了當劊子手能為他賺得多少錢財,卻沒意識到太多的殺戮會引起的后果。

他師傅佟紹箕在臨終前,為鄧海山上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課,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課。他語重心長地告訴鄧海山,干劊子手這一行,切記殺人不可過百最多99個之后就要金盆洗手否則晚年不得安寧

但當時的鄧海山并未完全理解,師傅這番話的含義和重要性。

佟紹箕去世后,鄧海山已完全成了一位技術精湛,遠近聞名的劊子手了,且當時他的薪酬也由原來的一顆頭2兩銀子,漲到了一顆頭4塊銀元

受到金錢誘惑,這讓鄧海山在那一時期,不斷砍頭,停不下來。即便他在砍下第99顆人頭之后,依舊沒有收手,早已將師傅的臨終教誨拋之腦后。

據悉,鄧海山一生,共執行了300多次斬刑任務,砍下了300多顆腦袋。而300多條人命的報應,也很快便報應在了他的身上。

300多顆頭的報應

清朝斬刑遭到廢除后,由槍決死刑代替斬刑。劊子手這一職業,也就此被時代所拋棄,鄧海山因此失業,那他的余生又該何去何從呢?

關于鄧海山後來的發展,歷史資料沒有明確記載,只能從街坊鄰里的議論和回憶中,找到些線索。

據傳,鄧海山失業之后,由于他當初的揮霍無度,使得他在落魄之后沒留下任何積蓄,也因他劊子手的身份,一直以來也沒能娶個媳婦,無家庭。

很多人也因他曾經的殺戮,不愿和他來往,也沒老闆愿意雇傭他。

所以兜兜轉轉,晚年的鄧海山,最后再次回到了街頭乞討的生活,風餐露宿。

據說,在925年的一天夜里,鄧海山最終是死在了長沙縣郊外的路邊,死時面黃肌瘦,骨瘦如柴,衣衫襤褸,更是面露驚恐,實在凄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