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驚現千年古墓,原以為是小墓葬,卻挖出了鬼吹燈中的離譜存在
2023/12/23

部落這才不情不愿的,改變活人祭祀的血腥場面,才算結束了活人祭祀的傳統,不過這也是題外話了。

視線拉回考古現場,專家望著眼前神秘的青銅器,聯想到云南大山深處的那些部落,聯想到「砍頭祭祀」的幾千年傳統。

再看下面這件奇特的青銅器,也讓專家百思不得其解。

同樣是類似于銅鼓的青銅器,可明顯不是鼓類的樂器,因為上面雕刻著幾十個人物。

中間是一位騎馬的大將軍,手里拉著韁繩,拿著長長的武器,馬蹄下踩著俘虜。

周圍是一群青銅小人,拿著弩機和弓箭,擺出一副征戰沙場的姿態。

在這些青銅小人的腳下,甚至還有被砍掉腦袋的敵人……

這明顯是戰爭場面,雕刻著將軍出征。

從工藝的角度來說,在那個時代已經接近了中原文明,也就是說云南的春秋戰國時期,這里曾經有一個強大的古代國家。

上面的兩件神秘青銅器,經過后世專家的解讀,原來當時的云南,處在奴隸制社會時期。

而奴隸制社會的兩大特征,便是祭祀和戰爭,不過這也是后話了,當時云南的專家并未想到這一點。

1959年,中央的頂尖專家,來到鯨魚山考古現場,其中就包括了郭沫若和鄭振鐸。

這里不談專家的生活,只講專家的學術,倆人身為國內頂尖的學者,也被眼前的發掘場景給驚呆了。

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青銅器,以前從未見過哪個地方的青銅工藝,能趕上中原文明的青銅工藝。

專家想起了史書當中,有一句模模糊糊的記載,說是在西漢時期,邊陲有幾個著名的國家,其中就包括了夜郎國和古滇國。

但記載僅僅有寥寥數語而已,也就是說古滇國最晚也是西漢時期神秘消失的。

既然有消失,起源又在哪里呢?

翻閱史料,查出楚國曾經派遣大將軍,去征討古滇國。

可誰知大軍才剛剛到云南,楚國就被秦國給滅了,所以大軍留在了云南的滇池地區沒有回去。

眼前的鯨魚山墓葬群,恰巧也在滇池附近。

前后推算的話,古滇國在中原史料里,應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。

因為資料太少,所以后續還要等待的發掘,才能證明中央專家的判斷。

發現金印,查出古滇

巧合的是,一位考古專家下班的時候,只感覺有一塊小小的硬物硌腳。

專家下意識低頭,撿起一塊小小的土疙瘩,擦干凈一看,居然是蟠龍,又仔細一擦,下面有文字。

原來是一塊金印!

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,因為被各種影視劇誤導,誤認為古代印章四四方方有幾十斤重。

實際上,古人為了攜帶方便,所以印章都很小。

而這塊黃金印章,成了鯨魚山考古發掘的重大轉折點,第一次發現了文字。

也不用請中央專家,云南專家一眼認出,上面寫著的是:滇王之印。

長二點四公分,高一點八公分,重量約在九十克左右。

這等于是挖出了墓主人的身份證,放在古代來說,意義比身份證更加重要。

這也證實了中央專家的猜測,石寨鯨魚山墓葬群,的確乃古滇國王室的家族墓葬群。

關于印章的來歷,在史料上也有明確記載,那是在公元前109年,漢武帝為了開辟商路,所以派遣大軍來云南。

而當地的國王則舉手投降,戰爭并沒有打起來。

所以漢武帝賜下印章,滇王繼續做滇王,繼續管理云南,同時接受中央王朝的調遣。

在漢武帝賜印之后,古滇國的歷史戛然而止,往后再也沒有只言片語的記載。

擺在考古專家面前的最后一個問題:那就是神秘而又強大的古滇國,為何消失在了商路上?

而那些造型精美又神秘的青銅器,給出了最后的答案。

看起來像是銅鼓,可后續發掘的時候,里面卻裝著大量的貝殼。

由此可證明,在漢武帝賜印之前,古滇國跟沿海地區,存在著貿易往來。

而漢武帝賜印之后,自然會采用更加方便的銅錢,替代之前的貝殼貨幣。

所以那些造型類似于銅鼓的青銅器,被確定為「儲貝器」也叫「盛貝器」專門用來存放貨幣。

也就是說之前「銅鼓」的猜測是錯誤,鼓是其他部族所使用的樂器,恰好跟古滇國的儲貝器外形相似。

圍著金印展開發掘,很快就有了重大發現。

最關鍵的一件青銅器出土,雕刻極其精美,高約五十厘米,中間是金色的大將軍,騎在了戰馬上。

將軍身穿盔甲,腰里挎著武器,周圍則是古滇國常見的公牛。

這件青銅器同樣也是儲貝器,下面還有兩只猛虎,像是將軍養的寵物。

緊接著,又發掘出十多件保存完好的兵器,明顯是墓主人生前御用的兵器。

考古專家拿起兵器一看,心情非常的激動,猶如是跟古人握手,交接戰爭武器。

又在兵器的旁邊,發掘出一個青銅人俑,大小接近成年人。

看人俑的姿勢,應該是跪在地上,手里拿著一把大傘。

傘下面則是諸多精美文物,這也就證明了:傘下面安睡著滇王。

以漢武帝賜印的時間節點來說,這正是史書中記載的滇王之墓,處在古滇國文明的晚期,

從以上發掘可以推測出,古滇國的確是奴隸制社會,也擁有燦爛的文明,在青銅技藝上,掌握了極高的工藝。

這個國家的主要特征,便是祭祀、戰爭、農業生產。

因為沒有找到楚國的文物特征,所以之前推測的,古滇國是楚國大將所創造的文明猜測,也就被推翻了。

證明古滇國跟楚國的關系不大,是在邊陲獨自發展的文明。

謎團依舊沒有解開,關鍵是古滇國去了哪里?

猜測眾多,解謎困難

2006年,考古學家在云南省的金蓮山,發現了一個「萬人坑」。

在十二萬平方公尺的范圍內,有一層又一層的白骨,至少同時埋葬了上萬人。

也的確發掘出青銅兵器和陶器,跟古滇國的青銅器極其相似。

有人猜測,這正是消失的古滇國軍隊。

但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,雖然尸骨上有戰爭傷痕,但也僅僅只有少數人,是因為刀劍砍殺而死。

所以排除了金蓮山跟古滇國的關系,滇國并不是因為戰爭而消失。

隨著三星堆文明的出現,人們發現古滇國出土的大量人俑,眼睛跟三星堆人俑相似。

所以又猜測三星堆文明的后人,遷徙到滇池地區繼續繁衍生息,二者是一脈相連。

可根據考古人員的研究,二者也沒有什麼關系。

一直到今天,也沒誰研究出古滇國為何消失,成了世界考古學界,一個尚未破解的謎團。

可以猜測的是:在東漢初期,商路越來越繁榮,而隨著商路繁榮,古滇國也就消失在了歷史的濃霧當中。

雖然不知道古滇國最后去了哪里,但可以肯定的是,這里乃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小編有話說

筆者在這里,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。

在考古歷史當中,有幾個震驚全國乃至世界的考古新發現,古滇國文明、絲綢之路樓蘭古國、三星堆古文明……

樓蘭是沙漠里的小國度,滇國是邊陲的古國,三星堆則是古蜀國。

以上三個考古發現,有一個共同的特征,頂多接近中原王朝的繁榮,可卻從未有過超越。

既然是「接近」中原王朝的繁榮,就完全可以忽略「外星文明」之說。

跟同時期中原地區比,繁榮程度都有一定差距,談什麼跟外星人比呢?所以考古解謎,并不是炒作臆測。

而滇國、樓蘭、三星堆還有一個重要特點,都位于商路之上,而商路全部都是接通中原。

商路帶去的,不僅是商品貿易,還有中原地區的文化。

青銅器工藝,其實僅僅是文明的一部分,并不是全部。

更何況這三星堆和滇國的青銅工藝,根本就比不上中原的青銅工藝。

拿三星堆舉例,工藝美術構思,或者說復雜程度,本就落后于中原王朝。

更別提青銅器背后的神話傳說,背后那龐大的神話世界觀,二者更不是一個等級,差距是顯而易見的。

同樣的案例,放在滇國身上舉例更加明顯。

滇國的奴隸制是落后文化,中原的帝王官僚制度是先進文化,中間還相隔著一個封建制度。

至少在當時來說,帝王官僚制度是一個偉大的創新,領先全世界幾千年!

以前是靠著親屬統治全國,後來是讓陌生人也就是官僚,去管理各地郡縣,這個創舉已經遙遙領先各個地區。

所以滇國和中原地區的差距,也就不難想象了,不是一個數量級。

所以筆者我本人猜測:人們都向往更加先進的制度,自然也就會逐漸拋棄落后的奴隸制度,這是文明發展的一種必然。

當然了,這也是筆者我本人的一家之言,各位讀者多多批評。
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