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歲李嘉誠額頭上沒皺紋,卻有條「紅色蚯蚓」到底是什麼!內行人點破:難怪活這麼久
2025/09/15

說起來,李嘉誠這個名字,在中國甚至東南亞,怕是沒人沒聽說過。他今年就是97歲的人了,身子骨卻依舊硬朗得讓人羨慕。要知道,早在2018年,差不多快九十歲的時候,他開了場轟轟烈烈的發布會,宣布要退休。

這消息傳得滿城風雨,有的人拍手,有的人不舍。有意思的是,那之后他真就不怎麼見人,連八卦記者也很難抓到他一張新照片。誰都以為這位老爹真的徹底退隱了,卻沒想到,5月10號的夜里,他居然悄悄地現身在「五月天」的演唱會,人還挺用心,和相伴多年的周凱旋一起去聽歌。

不巧的是,「長和賣港口」的風頭熱得發燙,他的現身又引得外界炸了鍋,輿論一時沒了消停。

說實話,這種大人物被堵在演唱會門口的畫面,真有點生活劇的味道。演出一散,李嘉誠正要離場,結果人群涌上來,手機、錄音筆、麥克風差點懟到他臉上。「李先生,您怎麼看長和賣港口?」「李先生,疫情后投資有什麼判斷?」這樣的提問,一個接一個。

這時候的老人家顯得格外沉穩,一臉波瀾不驚,只用那套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說辭含糊過去。他身邊的周凱旋倒機靈,笑著拉了他一把,替他解圍,還叫他「李先生」——這稱呼,既有距離也有尊敬,看得旁邊的小年輕都覺得新鮮。要說兩人年紀差了三十多歲,可站在一起反倒不像老夫少妻,更多帶點老伙計的感覺。

可真正讓大伙張大嘴的是,李嘉誠額頭那一抹顯眼的紅色紋路,像蚯蚓一樣凸著。老實講,現場光線一打,格外扎眼。有人拿起手機拍了,又發到網上,一時間留言如潮。最離譜的一條說那是最新的「人體納米機器人」,專門用來清理血管里的垃圾,一天轉個不停。

想想都好笑,真有那本事,還輪得到我們這些尋常人擔心長壽問題?不過也有人留言理智,說那其實就是老年人血管瘤或者動脈突出,年紀大了常見,這才更靠譜。記得以前小區里,那些快八十歲的老頭,只要身體硬朗,運動多的,都容易這樣,和什麼高科技沒半點關系。

其實,李嘉誠的不老,哪止于這條血管?大伙都說,快一百歲的人了,他臉上居然連明顯的皺紋都沒有,皮膚紅潤得像小孩。更扯的是,那稀稀拉拉的頭髮,居然一根白的都沒有;眉毛濃黑,也是讓人不解。就連許多中年人都開始發白發了,他卻像是老天爺偏心特地照顧。

有人揣測,是不是每天砸重金養生,一個月幾百萬肯定不在話下。說得直白點,李嘉誠的錢,大部分人這輩子就算三代同堂都摸不著幾個零,拿這些財力研究保養、投資生物醫藥新技術,也不是新聞。

有點意思的是,據說他真的在醫學上投入巨大——傳聞在歐美找頂級衰老科學家幫忙定制化健康方案,也暗中投資了一些專門做細胞再生和延緩退化的初創企業。

有一次在香港大學的一個內部交流會上,聽說李嘉誠還主動贊助了一批頂尖的基因編輯研究器材,說是要「把未來押注在生命本身」。這些細節,外行聽著玄乎,但香港本地的老醫生都搖頭——「錢能買時間,但不能鎖住暮色。」

話說回來,我們這些普通人其實挺八卦:就算花得起全港最貴的醫療服務,每天吃最頂尖的營養補劑,人的老去,也是一步步、沒商量的事。

倒是香港本地不少人拿老李當精神偶像:光是靠心態好,氣場在,活得有勁頭,或許都是秘訣。日常有人在太平山道碰見他健步如飛,據說冬天清晨還在維多利亞公園溜彎兒。這作息,和北方七八十歲廣場上的大爺沒多少差別。不知道他會不會也跟街坊聊幾句廢話,喝上一盞熱茶。

當然不可否認,李嘉誠的成功不是白來的。一位曾在旗下公司打工的朋友說,李老闆最大的本事,是極有耐心地聽人講廢話——不管對方層級多低。

他能從頭聽到尾,偶爾還瞇著眼,會聽出些門道來,不動聲色地提點一句。你說他天生會做生意倒不如說,他比誰都更小心謹慎,甚至精于算計。這和他年少時逃難來港、家里窮到一晚上只能點一只蠟燭有關。也難怪他越到晚年,此生的每一步,都走得穩穩當當。

不過,再有錢,再精明,也抵不過時間老人。說實話,李嘉誠能活到快百歲而不衰敗,看著身邊人一個個離去,自個兒還能談笑風生,這本事是真有人羨慕。

然而人們的口味總是怪,等他低調到快成「隱身老人」的時候,又會有人盯著點:他到底花了多少錢保養?他有沒有秘密醫生?有沒有科研「逆天改命」?坊間流傳的話題,幾乎成了茶余飯后的調劑。

我倒覺得,這些外在的保養技術、金錢投入,雖說聽起來新鮮,但李嘉誠能活得如此自在,說到底還是有自己的節奏和心態。人走江湖一輩子,春風得意時不忘積德,晚年還能和知己挽手去看一場演唱會,這才是真的人生贏家。不禁琢磨,他會不會在某個黃昏散步的時候,也悄悄感慨一句:活得明白,比活得久,更痛快?

這個問題,大概只有他自己才有答案。